_

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

[金馬54]《追.蹤》(Ash)


#金馬54】《追.蹤》(Ash)
   
給出了今年金馬的第一部一顆星。我必須很坦白的說,這部電影我真的從頭到尾都不喜歡,觀影途中憋不住翻了無數個白眼,內心跑馬燈更是「我到底看了什麼」在無限repeat,非常後悔浪費了我人生的114分鐘在這上面。
   
整部電影從燈光色調、攝影手法、畫面設計、場面調度甚至到演員的表演,舞台感都非常重,你可以說它的風格獨樹一幟,但我卻覺得這已經叫浮誇過頭了。整整兩小時看下來只感覺它的形式重於內容,光注重炫技和故弄玄虛,最重要的故事反而根本沒能好好說。
   
就拿對白來講吧,讓人尷尬到想奪門而出的台詞可不是只有一兩句。從「這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?是愛情!」到「回答我,你這十年有沒有愛過我?」到「但是殺人是不對的」。我在大銀幕前簡直是驚呆了,現在是在看什麼言情偶像劇還是法務部宣導片嗎?聽說本片總共有四個編劇,難道就沒有一個人覺得這台詞太芭樂八股老套狗血了嗎?
   
映後座談上,導演曾提及這部若是完全按照劇本剪接,時間軸採用順敘手法的話,初剪的長度是四小時左右。但後來他們決定改變故事結構,重新調整敘事時序,才剪出這次播映的片長近兩小時的版本。
   
或許正是因為砍掉了幾乎一半的長度,造成《追.蹤》的敘事結構看來非常混亂,不要說向下挖掘人性深度,探討道德難題了,這部片就連基本劇情都交代得不清不楚,有太多沒頭沒尾的突兀片段,角色塑造薄弱平板,好幾個配角直接砍了都沒差,動機跟邏輯都相當牽強,完全無法說服觀眾。


這點從映後座談上大家提的問題就可以看出來,絕大多數觀眾想知道的都是有關劇情缺失與遺漏的部分,包括為什麼警察後半部就消失了?徐峰良心發現的原因是什麼?瑩瑩受的傷和這整個故事有關嗎?
   
可是針對這些問題的回應,導演跟編劇竟然只是說:沒錯,這些東西我們的確有考慮到、當初在寫劇本時也有設計安排,但是沒有拍出來或沒有剪進來。
   
……我其實對這個答案有點感冒。我不明白耶,這樣處理一部電影真的是對的嗎?這個取捨的標準是可以的嗎?如果礙於篇幅或成本,有些支線沒辦法完整的放進這個故事裡,那是不是更應該好好安排,如何讓觀眾在有限空間中獲得該有的訊息量,或是甚至考慮把這整條線拿掉呢?否則就像瑩瑩的傷或毫無幫助的警察一樣,只留一小部分在那,但是沒有前因也沒有後果,讓人看得完全摸不著頭緒,那保留這些東西的意義是什麼?
   
我一向很愛電影的留白,很愛把想像空間交給觀眾的故事。可是像《追.蹤》這個樣子,已經不能叫做單純的留白了,因為那根本就是一片空白,想腦補都無從下手。我就真的很好奇,到底有哪位天才能夠看出來徐峰十年來都在尋找王棟的下落?就憑他去看病跟他開花店在附近?電影裡甚至沒交代那間花店開多久,我怎麼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搬回來的,是為了王棟搬回來的啊!除非會通靈啦,否則大概沒人能夠捻明白整個故事線吧。
   
同樣讓我看得滿生氣的一點,是這整部電影對於細節的不重視。對,這不是一部寫實的犯罪懸疑電影,但超現實跟忽略細節是兩碼子事,更不代表你就可以不顧角色邏輯跟合理性,裡面實在有太多太多能吐槽的地方了。王棟作為一個主任,照X光片還得親自動手?宣慧不但看到一件外套就可以想起前男友,還能立刻從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人身上懷疑起自己丈夫?警察先生的眼力更不是蓋的,後照鏡中一個不清不楚戴著口罩的人影,十年後竟然還可以認的出來?──諸如此類的槽點我大概可以條列個五十點出來。
   
然後是結局,毫無力道的正面交鋒,長久以來內心罪與罰的掙扎,一秒鐘就切換成了道德正確。我真的不理解欸,就算前面徐峰的良心難題被剪得差不多了,那些碎片確實支撐不起故事的深度,但至於搞出這麼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來嗎?廢到笑,我真的只能這麼說,就是廢到笑。
   
最後就算我雞蛋裡挑骨頭吧,但這部片裡的女演員真的一個比一個沒特色,每次出場我都分不清楚誰是誰啊啊啊。
   
#追蹤 #Ash
#金馬影展 #TGHFF
#劇照看起來好像同志電影
#但其實沒有 #一點都沒有
#有的話我就加一顆星回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