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

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

[心得]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(택시운전사)


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(택시운전사)
   
我竟然沒有哭。看什麼怪片都可以哭的我,竟然沒有哭。
   
對我來說,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和前幾天才講過的《徐自強的練習題》有著一樣的問題。題材非常好,但拍得不夠好。
   
前半部拍得是很好看的。從對事件一無所知的小人物出發,當那個本來覺得這一切都是胡鬧的大叔,目瞪口呆的看著一個國家如此粗暴的對待人民,坐在銀幕前跟他一同進行這趟光州之旅的觀眾,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內心的震驚與絕望,對整個政府和軍人的不能理解及心痛。
   
可是後面真的是,讓人看得無言以對,好想搖晃導演的肩膀拜託他見好就收。為了讓電影更有效果,做出戲劇化的改編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把這部電影拍成動作片的意義是?資金太多花不完嗎?這一個故事真的需要這樣的處理嗎?
   
我自己內心覺得最適合收尾的地方,是司機在紅綠燈前流著眼淚迴轉那幕。看到那裡時忍不住在心裡大吼拜託停在這,只要他一轉過去之後立刻黑幕,開始放舊照片舊畫面,上字卡描述光州事件的慘況和造成的影響,最後再放上記者的喊話。多棒啊,這會是一個超級完美的結尾,絕對有後座力到翻過去。
   
但這是韓國電影,一貫會放不會收的韓國電影啊。所以後面很理所當然的就被切換成了千萬大片模式,怎麼煽情怎麼誇大怎麼來,不顧生命衝進槍林彈雨的司機們,讓人看得尷尬癌都要犯了的尬車大戰,真的可以不用這樣拍的慢速開槍中彈鏡頭,還有突然間展現了正義之心的軍人。
   

我失望的原因不是這部電影不好看,而是它為了「好看」,添加了太多其實並不需要的東西,卻反倒毀了本來很純粹很動人的故事。尤其在看到軍人沉默的放行他們的時候,我的怒火簡直到了最高峰。
   
真的不可以這樣。
   
稍早一點,當我看著他們帶著護目鏡的麻木側臉,看著他們用警棍在無辜民眾身上抒發怒氣,看著他們面無表情的開槍掃射,我很難不去想到三年前自己經歷過的國家暴力,但更難的是不去好奇,扣下板機的這些軍人到底在想什麼?
   
但這一個應該被深入去探討,也值得花更多篇幅去描述與挖掘的議題,卻被它這麼輕易的就帶了過去,為了成就戲劇效果也為了強調人性光輝,用一種廉價又敷衍的手法,被處理成了一瞬間的良心發現。我失望到幾乎生起氣來。
   
喜歡的地方當然不是沒有,就像我前面說過的,前半部確實是好看的,有著韓國電影天生很會玩的幽默趣味,角色們被形塑得既立體又有魅力,情感拿捏也是精準有度,真的很會。
  
我一滴眼淚都沒有掉,當然也不是它真的那麼不好哭。雖然一部分原因或許是它的劇情套路老梗了點,很多東西剛丟出來你就可以猜到會怎麼演下去,真正看到結果時自然沒那麼震撼;但另一部分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,看著人民被暴力對待,那種恐懼感壓過了想要流淚的衝動,我震懾到怕到忘了流眼淚。

   
題外話是,最近對這種狀況感到格外厭煩啊。那些拍得不夠好的片子,卻因為選對題材站對了邊,一開始就拿了特別高的基本分,最後也獲得遠遠超過它應該獲得的正面評價。彷彿就像現在的社會氛圍,只有立場沒有對錯,站對風向後什麼都不再重要。
   
當然啦,願意把這些題材搬上大銀幕,讓社會與觀眾重新關注這段該被重視的歷史,無疑是很棒的事情。但是電影啊,它好不好看不該只是取決於題材,不該只是因為題材好就被評價為「神片」,除了故事之外,一部電影明明還有更多值得被討論的東西啊。
   
最後雖然也想恭喜本片被韓國選為競爭奧斯卡外語片的代表,恭喜宋康昊大叔連三年參演的電影都被提名。但是老實說,這片拿獎的機率實在太低了,連要入圍到最終決選名單我都覺得不太可能。就算奧斯卡評審們是出了名的沒在看電影也看不懂電影(?),但看看其他外語片是怎麼細膩內斂的說一個故事的,這部顯然還差得太遠了。
   
上週才剛看完許鞍華的《明月幾時有》,和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的故事乍看下完全不同,但在著眼的點上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,也讓我忍不住在心裡比較起兩者的差距。同樣是描述那些推動大事件的小角色,同樣是大時代中不重要又很重要的小人物,《明月幾時有》是怎麼收斂得恰到好處的;最後重新聚焦回數十年後的角色身上,再凝視著現在的城市時,許鞍華又是怎麼去映襯這樣的今昔對比。這大概就是導演的功力差距吧。
   
#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
#택시운전사
#對不起我今天有點太火力全開
#愛之深責之切
#我是鞍華粉無誤
#也是柳俊烈粉雖然我整篇都沒提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