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

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《無伴奏》(A Cappella)


《無伴奏》(A Cappella)
   
首先我得跟這部電影道歉,對不起,誤會你了。
   
在當初選片時我壓根沒考慮過要看這部,劇情簡介寫得實在太文青飄渺,什麼「浸淫在文學和音樂之中」、「發現愛情與理想的虛無一面」等等用字遣詞,光看就覺得過於自溺。
   
只是由於兩個場次間剛好有段空白,最後想了想還是決定花135多買《無伴奏》這一場的票,畢竟出去外面喝杯咖啡打發時間也差不多要這個價,還不如拿來多看一場電影。
   
幸好,真的幸好,因為我實在非常非常喜歡這部片。
   
看過不少以學運為背景的電影,法國有《五月風暴》(Après mai)和《巴黎初體驗》(The Dreamers),台灣有《女朋友‧男朋友》,但這部《無伴奏》和婁燁的《頤和園》卻是截至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兩部。



   
當響子說,其實安保或沖繩都不是那麼重要,但是如果不做點什麼,人生實在太空虛了的時候,我的心臟彷彿狠狠的被擰了一下,想起兩年前的春夏之際,那個空虛茫然充滿憤怒,到頭來身心卻滿是運動傷害的自己。
   
會這麼喜歡這部片,絕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將自己投射到了這個故事裡,我曾經認識很多這樣志同道合的人,過著這樣頹廢糜爛的生活,喝酒抽菸窩在一起看電影讀書談論辯駁各種議題,每天到各種場合對世界揮舞拳頭、向社會高聲抗議,看起來是充滿革命情懷的覺醒青年,最後卻不免俗的在小情小愛中流連忘返,並為此傷懷痛苦。
   
身為一個擁有相似經歷的觀眾,我並不會覺得這部片流於表面或為賦新辭強說愁,二十歲時的憂鬱空茫,現在想來或許覺得好笑,但在當時,我們深深以為那些讓我們皺起眉頭的事情就足以讓整個世界傾倒。



   
昏黃氤氳的電影畫面很好的呈現出了時代感和濃濃的文藝氣氛,尤其是在咖啡館內,煙霧瀰漫和古典樂更加深了曖昧與情慾的流動。相較之下小屋裡的氛圍是冷靜的,在張揚的表象下,可以感受到那股隱密與克制,即使歡愛得如此赤裸,那詭異到冷淡的感覺卻仍然無法消散。
   
直到最後才明白,那樣的緊繃源於何方。
   
即便成海璃子的演技在齋藤工和池松壯亮的夾殺下,明顯可以感覺到有待加強,但當她流著淚說「我現在該怎麼做才好」的時候,我還是很不客觀的忍不住覺得我看到了當年的自己。
   
#無伴奏
#ACappella
#金馬影展
#TGHFF
#TaipeiGoldenHorseFilmFestiva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