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
《愛情未來》(L'avenir)
《愛情未來》(L'avenir)
以前從未認真注意過米雅韓桑露芙(Mia Hansen-Løve)這位導演,但今年一連看了《巴黎電幻世代》(Eden)和這部《愛情未來》,本片更拿下今年的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,好奇之下去稍微查了查,這才發現原來《再見初戀》(Un amour de jeunesse)和《我孩子們的爸爸》(Le père de mes enfants)也都是她的作品,而且她還是阿薩亞斯的前妻!
《愛情未來》描述一位步入中年的哲學女教師,事業和家庭陸續產生了變動,丈夫、孩子和母親相繼離開她,工作也不如過去順利,她帶著母親的老黑貓到愛徒的山中小屋休憩,卻發現連以往最喜愛的學生都已有了自己的新價值觀與生活……
本片的法文原名和英文譯名都是未來之意,中文片名雖硬是加了「愛情」兩字,但全片的愛情元素其實幾近於零,看完這部片再來看這個片名,實在讓人只能苦笑啊。
故事簡介乍看是這一個生活被迫改變了的女子,她要如何面對自己與想像中不同的未來,如何填滿自己倏然空白的人生,但其實直到電影的最後,都沒有告訴觀眾一個明確的「未來」,甚至也沒有感受到這個角色的「調適」,她只是不停的在接受這些變化,然後繼續生活著。沒有未來,只有當下。
這個故事相當簡單,從頭到尾都沒有過於高昂的情緒或戲劇化的劇情,一直都是平淡樸實的,不似電影,更像某個身邊的人的平凡生活紀實。
娜塔莉碰見的那些人生道路上的坎坷,充其量不過就像水星逆行帶來的不平順,你我生命中偶爾遇到的各種不幸運,但就是這些瑣碎細微的生活片段,凝聚成了這樣一部從平凡中見哲理的電影。
即使對白台詞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,觀眾卻不需要拘泥在這些論述上,專注在幾個大的概念和劇情上即可,就不會感覺過於艱澀難懂。更值得細細思索的是,那些學識理念是如何對比著戲裡的人生,又產生了什麼深刻雋永的體悟。
娜塔莉雖然是哲學老師,有著自己的一套信仰,但生活中又豈能處處實踐理念。當年的革命青年歷經歲月洗禮,不過也就是個普通人罷了,要為了老母親的照護問題忙得焦頭爛額,也要親手為耶誕大餐下廚料理一隻小母雞。
在人生空閒了一大半下來後,她沒有像法國電影常見的那樣迎來後半生的激情摯愛,也沒有充滿希望的第二春或與學生擦槍走火來一段忘年戀,她過得仍然普通平凡,就像每個在生活中踽踽獨行的靈魂一樣,按著這世界運行的法則生活,送走舊人後迎來新的小生命。
伊莎貝雨蓓(Isabelle Huppert)完美的以這個角色撐起了整部電影,演技內斂自然不浮誇,平實的詮釋出這樣一個中產階級的高知識份子,有著對專業的自傲,對生活的埋怨和碎念,性格中有些急躁與焦慮,享受著與常人無異的天倫之樂,偶爾也會一閃而過對未來的迷惘。
我個人特別喜歡的,是片中時不時拍向路人的特寫鏡頭,總讓人以為他們接下來會影響劇情走向,是之後會再度出現的重要角色,但其實通通都不是。也或許,這些人真的會與主角們有所關聯,只是那是在電影沒有拍出來的將來。
真要說起來,我看不見的娜塔莉的未來,在這些沒有名字的角色身上,在片末她低聲吟唱哄孫兒入睡的時刻,我卻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「未來」。
#愛情未來
#Lavenir
#ThingstoCome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